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性质______,对应的用途______.(2)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

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性质______,对应的用途______.(2)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

题型:甘孜州难度:来源:
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性质______,对应的用途______.
(2)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
(3)炼铁的固体原料有铁矿石、石灰石和______.炼铁过程中,CO和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到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请回答:
①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答案
(1)铜的导电性居第二位,被用作电线和各种电器的制作.故答案为:导电性,用作电线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因此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答案为:铁制品与空气(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炼铁的固体原料有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要注意化学式的书写和配平.故答案为:焦炭;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4)①将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到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只控制了镁和铁是不同的金属,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故答案为:金属大小、酸的质量分数、酸的体积、同种酸
②通过步骤a的现象镁片表面的气泡又多又快,铁的比较慢,得出镁比铁活泼.故答案为:镁与盐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附着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浅蓝色.故答案为:铜片上附着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浅蓝色
④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是:证明铁比铜活泼.故答案为: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易与水反应
B.炼铁是用一氧化碳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的过程
C.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
D.铁粉是白色的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CO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______;(填序号)
A.纯铁     B.生铁     C.钢
(4)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_____直接接触.
题型:常州难度:| 查看答案
(1)工业炼铁是用CO和Fe2O3反应制得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3Fe+2AlCl3=3FeCl2+2Al  ②3Cu+2AlCl3=3CuCl2+2Al  ③Fe+CuCl2=FeCl2+Cu
(3)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HCl、FeCl2和CuCl2等物质,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题型:泸州难度:| 查看答案
(1)石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其中汽油是汽车的主要燃料.请回答:
①汽油是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汽油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 ______元素;
(2)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通入空气进行一系列反应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①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在高炉里反应生成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 ______t.
题型:萝岗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则生成黑色铁粉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红无火焰并放热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光放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