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______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

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______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

题型:闸北区二模难度:来源:
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______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含有______.
(2)由于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为什么?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答案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1)①氢氧化钠过量,稀盐酸反应后有剩余,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氯化钠,
②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反应后有剩余,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
③两种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都没有剩余,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三种情况中都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3,NaCl,
(2)由于酸过量时酚酞也是无色的,故他的结论不正确;
(3)根据石蕊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碳酸钠或锌粒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1)3;NaCl
(2)不正确   酸过量时酚酞也是无色
(3)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西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中和
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
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
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
某同学取自家农田的土壤测得pH小于7,大部分农作物适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你认为此农田应该加入一种碱______(写俗称)来改良,写出它的另一种用途______.
请设计一个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②书写规范,条理清楚)
______.
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为(  )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
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1)用量筒量取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测得温度为13℃.
(2)在托盘天平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在右盘放5克砝码,左盘放药品,称取5gNaOH固体.
(3)将NaOH放入量筒中,搅拌,测出温度为25℃.
他得出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思考后作答:
(1)指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该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为什么?______.根据实验目的,请你改进实验方案______.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蚊虫叮咬皮肤时分泌蚁酸引起皮肤肿痛,在叮咬处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B.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毛料衣物和合成纤维衣料
C.用汽油擦衣服上的油污
D.用食盐水清除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