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变质而含有碳酸钠.某化学探究小组针对这一性质,对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探究活动,实验方案设计如下:方案1: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
题型:静安区二模难度:来源: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变质而含有碳酸钠.某化学探究小组针对这一性质,对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探究活动,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试液变蓝色,说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方案2: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1”或“方案2”),因为______. (2)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______. (3)请你思考还可以选择______为试剂,同样达到上述实验目的(请选另一种类,不重复以上选择). |
答案
(1)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属于碱性化合物,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紫色石蕊变蓝色,实验现象相同,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故方案1不合理; (2)根据题意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变质而含有碳酸钠,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杂质,故本实验的目的为检验一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混有碳酸钠或者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等; (3)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化学性质不同,我们还可以提出其他试剂,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例如选酸类物质盐酸或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与酸发生反应,碳酸钠与酸反应有气泡生成,可根据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也可选氯化钡或氯化钙,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可根据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故答案为:(1)方案1,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紫色石蕊变蓝色(关键是氢氧化钠呈碱性) (2)检验一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混有碳酸钠或者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盐酸或者硫酸,氯化钡或氯化钙. |
举一反三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分析不科学或做法不对的是( )A.切完菜后将菜刀洗净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 | B.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可以用燃烧后闻气味的方法 | C.家用食盐和小苏打(NaHC03)的鉴别可以滴加醋酸 | D.一氧化碳和甲烷的鉴别可以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
|
通常人们蒸馒头都是在发酵的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纯碱(Na2CO3)而小明同学发现妈妈今天蒸馒头并没有“发面”,而是在面粉中直接加入适量的小苏打(NaHCO3),也蒸出了蜂窝均匀,口感松软的馒头,于是提出问题:蜂窝是怎么产生的呢? 猜想假设:NaHCO3受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拟定选择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连接仪器,并______ (2)将少量碳酸氢钠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 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 | | (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小烧杯中 | | 有二氧化碳产生 | (5)加热至无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 试管内剩余白色固体物质 | | 将水中的钙离子转化为草酸钙(CaC2O4)后进行反应与计算是测定水硬度的一种方法.下图是6.4g草酸钙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中A、B、C分别代表三种固体.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4g草酸钙A完全分解为碳酸钙B和CO时,生成的CO的质量是______g. (2)当温度从500℃升至840℃时,为什么碳酸钙的质量保持不变______. (3)试据图计算并推断C的合理化学式. | 小明同学发现妈妈用未经发酵的面粉蒸出了松软的馒头,原因是妈妈在面粉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小明很感兴趣,根据蒸馒头的条件提出假设: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接口字母); (2)验证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其中产物碳酸钠在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到证明,需另外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