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

(8分)(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③将饱和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升温,还可以用的方法是          
④A中含少量C,若要提纯A,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2) 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牛奶              B.大米                C.蔬菜
②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③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橡胶手套          B.棉布围裙       C.塑料保鲜膜
④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答案
(1)①B>A=C  ②不饱和  ③加溶剂(水)  ④降温
(2) ①A    ②元素  ③B     ④乳化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图示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
②t2℃时,B的溶解度大于30g;所以在100g水可溶解大于30g的B,因此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③将饱和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加溶剂(水)。
④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结晶的方法。
(2) ① A牛奶富含蛋白质;B大米富含糖类(淀粉);C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应选A项。
②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③橡胶手套和塑料保鲜膜分别是由合成橡胶、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得;B.棉布围裙是由天然材料棉花制得的,所以应选B项。        
④洗涤剂中含表面活性剂,可使油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其中的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举一反三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
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3)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20℃时,将40g KNO3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继续加热至80℃,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实验室配制500g 10%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     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水具有              性,可以作为溶剂使用。
②图二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③t2℃时,50克水中加入              克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④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              g。
⑤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              (填“大于”或“小于”)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 分)(1)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t 1℃,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乙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之一);
② t 1℃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③ t2℃时,取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有晶体析出的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溶液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①所得四杯溶液 _________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填序号,下同)
②所得四杯溶液中 _________ 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②t3℃时,将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所得A、B、C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