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将甲、乙两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将甲、乙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B.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在温度不变时,析出的晶体一定相等;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选项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选项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举一反三
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若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乙,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
(1)自然界的水往往会混有很多种杂质,若用如图所示装置净化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② 一只烧杯中盛有36g a物质,加入温度为30℃的水80g,充分搅拌,得到的溶液是          (填“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③如图2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物质剩余,向烧杯里的水中加入冰块,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忽略溶剂的蒸发,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A.试管2底部的固体减少
B.a的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的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的溶液中溶剂质量
D.变化后b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2)20℃时,将20gNaCl固体投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是NaCl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到0.1%)。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4)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④加入4.5gKNO3即可达到饱和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KNO3的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根据图示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在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t2℃时40g a物质加入到6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                g。
(4)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选项序号)。
Ⅰ.a>b=c    Ⅱ.a=b>c    Ⅲ.a>b>c    Ⅳ.b > a >c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