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溶质颗粒大小B.溶剂的温度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质量

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溶质颗粒大小B.溶剂的温度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溶质颗粒大小B.溶剂的温度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质量

答案
A
解析

试题解析: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探究常采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而进行逐一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种类及质量。故选A
举一反三
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1)10℃时,KNO3 溶解度是        g/100g水。
(2)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3)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4)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通过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5)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6)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右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A、B、C中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当x =       g
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MgSO4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有晶体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1)上述溶液中的溶剂是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⑤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填数字序号).
(3)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方案处理实验后的废液:
步骤I: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g.
步骤II:向滤液中加入        g水稀释,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KNO3稀溶液,将此溶液做为花肥使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如图所示,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①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铵的溶解度(填“>”、“<”、或“=”).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③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有     (填序号,此题为2分,错答不给分,漏答给1分)).
a.升温;b.降温;c.加溶质M;d.加水;e.加另一种固体N;f.恒温蒸发水;g.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a>b>cB.c>b>aC.b>a=cD.b>a>c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