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g;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要使乙的不饱和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g;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要使乙的不饱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g;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           (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      (填:“甲”、“乙”)曲线。
答案
(1)60      t℃    升高      乙
解析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明确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曲线上的交点所表示的意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 60克;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溶解度曲线向上倾斜,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下倾斜,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 乙.
综上,故答案为:60    t℃升高    乙
举一反三
溶液的组成和配制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右图为氯化钠、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不纯的氯化钠固体(含有的杂质CaO)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①溶液A中的溶质为          
②操作II的名称是       
③过量稀盐酸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B.牛奶C.碘酒D.汽油
(2)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8%的生理食盐水,需要称量     g食盐。
(3)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若20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          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t1℃时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 “相等”、“不相等”、 “不一定”);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过滤”)提纯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1℃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