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

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A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
C.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溶液,只能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在T1℃到T2℃之间,A的溶液度一定大于C的溶解度
魔方格
答案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A正确;
B、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A和B都会析出晶体,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T1℃时B的溶解度>T1℃时A的溶解度>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故B不正确;
C、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溶液,除了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C不正确;
D、由A、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到T2℃之间,A的溶液度不一定大于C的溶解度.故D不正确.
故选A.
举一反三
如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魔方格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g;
(2)硝酸铵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
(3)要使氯化钾从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题型:长春难度:| 查看答案
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
①固体物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
A.①②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题型:建昌县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1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
D.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题型:安徽难度:| 查看答案
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近几年木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正在悄悄地代替蔗糖进入生活.木糖醇与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口腔中细菌的作用下pH变化如图B所示.

魔方格

试回答:
(1)在3 7℃时木糖醇的溶解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蔗糖的溶解度,将60℃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析出溶质质量较小的是______.
(2)人们食用含糖量较高的物质会在口腔中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齿.则食用______ (填“蔗糖”或“木糖醇”)能有效的防止龋齿.
题型:聊城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别将A、B、C三种物质各20g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配制成t2℃时的溶液,然后用相同的速度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2)t℃时,取W g A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水分蒸发的克数(x)与得到无水晶体质量(y)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魔方格
题型:荆门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