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案: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盛有稀盐酸的瓶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气球变瘪
②将注射器3稍稍向外拉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气球鼓起
                     
无明显现象
⑤将注射器4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一)(1)步骤①中气球变瘪的原因                             
(2)步骤①、②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3)步骤④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4)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步骤③④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二)上述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又对瓶内溶液的成分十分好奇,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一致认为瓶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
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3)【反思与交流】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除了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代替试管B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K2CO3     b.BaCO3     c.CO2     d.无色酚酞    e. CuSO4
答案
(一)(1)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内部压强大于大气压  
(2)   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3)将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     证明CO2完全被吸收  
(4)   Na2CO3+Ca(OH)2=CaCO3↓+2NaOH      
(5)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二)(1)【提出猜想】   NaOH和NaCl    Na2CO3         
(2)【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
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NaOH、NaCl 和   Na2CO3 
(3)ac
解析

试题分析:(1)步骤①中气球变瘪的原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盛有稀盐酸的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内部压强大于大气压,把瓶中的气球压扁
(2)由于步骤①发生反应,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②将注射器3稍稍向外拉,其实就是将瓶中的二氧化碳吸入注射器,这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得出碳酸钠具有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性质
(3)③将注射器1中的NaOH溶液推入瓶中,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这样二氧化碳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起,此时步骤④的操作是:将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目的是:证明CO2完全被吸收
(4)步骤⑤将注射器4中的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与步骤④生成的Na2CO3反应,所以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aCO3↓+2NaOH
(5)步骤③④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性质
二(1) 【提出猜想】因为瓶内发生了这几个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了考虑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过量,所以瓶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Na2CO3
(2)【实验验证】因为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Na2CO3,所以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NaCl 和Na2CO32、Na2CO3的化学性质
举一反三
6分)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而蘸水的棉花不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2 如图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需要编号______和______的对比。
(3)若要使编号②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可燃物
现象(是否燃烧)
影响因素
是否与氧气接触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

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请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无明显现象。由此说明该样品中不含有                  
(2)对该样品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 Ca(OH)2     猜想② 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猜想③ CaCO3
以下是某同学对猜想②进行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说明固体中含有Ca(OH)2
 
 
                                   
说明固体中含有CaCO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分解H2O2中MnO2作用的探究。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③反应结束后向试管中再加入5%H2O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把试管液体蒸干,全部取出称量,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5g。
(2)实验二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其中能发生燃烧的是        (填“a“、”b“或”c),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的可能原因是            (选填序号)。
A.温度低于着火点        B.氧气消耗完        C.白磷消耗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不锈钢是在铁中加入铬镍,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起到防锈作用。小明为了探究铬(Cr)与镁、铜的活动性强弱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Mg  Cu  Cr      ②Mg  Cr  Cu       ③                
【查阅资料】铬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r2O3,也能溶于稀盐酸生成蓝色CrCl2溶液。
【实验过程】
(1)取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
(2)把三金属薄片分别与等质量10%的盐酸混合,观察到如下现象:
铬表面缓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铜表面无明显变化;镁表面较快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填猜想序号)。
【实验讨论】
⑴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小明还想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盐酸,在两试管中分别与镁片、铬片混合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关系。小花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片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铬、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三金属片的插入顺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