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酸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设计与评价】小香的方案:向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恰

(6分)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酸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设计与评价】小香的方案:向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酸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
【设计与评价】
小香的方案:向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恰好变为红色;
小坊的方案: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振荡至恰好变为无色;
小香的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时小香按照方案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小坊忘了加指示剂,一直没有观察到溶液变化。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溶液呈无色。这时有人提议“继续探究废液缸中溶质(除酚酞外)的成分”:
【猜想与判断】
小香认为:可能是NaCl、Na2S04 H2S04
小坊认为:可能是NaCl、Na2S04,、NaOH
大家一致认为,经理论分析可以判断:小坊的猜想一定(2) _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无需探究;
【交流与表达】小香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正确。小香的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理由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与完善】为了证明小香的猜想,我设计的实验是:取样,加入(5) ___________ (一种有色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6)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猜想正确。
答案
(1)NaOH+HCl===NaCl+H2O(2)错误(3)不能(4)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钠,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硫酸存在(是否剩余)(或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只能说明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而硫酸钠是可溶性生成物一定存在,无法证明一定含有所以硫酸。)(合理即可)(5)(紫色)石蕊溶液(6)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钠,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无法证明硫酸存在,所以小香的实验错误;为了验证小香的猜想,需检验硫酸的存在,取样,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证明猜想正确。
举一反三
(11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①  
和氢氧化钙。
⑵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② 
一定不含Fe2O3
⑶将步骤⑵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③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⑵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⑴ 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⑵ 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滤渣C(CaCO3 )的质量为1.0 g,计算滤液A中含氢氧
化钙的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⑶ 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 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以及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Ca2、Cl四种离子,为了处理废液,回收金属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现设计如下实验过程(部分):

(1)金属X的化学式为     。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除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和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已知“反应Ⅰ”中,2FeCl3+ Fe=3FeCl2,发生的另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化”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金属元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废铁屑的主要成份是铁,同时还有少量铁锈(Fe2O3),动物饲料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之一如下图所示:

(1)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Fe2(SO4)3+Fe=3FeSO4外还有:          
(2)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
(3)在实验室中完成操作A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4)滤液M经过操作B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温度/℃
0
10
30
40
50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g
15.6
20.5
33.0
40.4
48.8
55.0
55.3
50.6
43.7
37.2
析出晶体
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根据溶解度表,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冷却结晶温度最高不超过     ℃;
(5)在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类型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硫酸亚铁晶体加强热会发生反应2FeSO4·7H2高温 Fe2O3+ SO2+ X+14H2O 其生成物X的化学式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云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         ,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试液代替无色酚酞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    (填“无色酚酞”或“石蕊试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二】小兰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表中x =       
【反思评价】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不是所有的碱与盐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填一种碱)与盐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调味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她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I. 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和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气体A,A是     
Ⅱ. 小明对气体A的来源做了两种猜测:
猜测1:                       
猜测2:气体A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一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