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步骤操作现象结论①点燃酒精灯加热无现象可燃物燃烧需要        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③打开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步骤操作现象结论①点燃酒精灯加热无现象可燃物燃烧需要        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③打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酒精灯加热
无现象
可燃物燃烧需要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打开K,向球形管中通入氧气
无现象
可燃物燃烧需要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发生
 
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1)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2)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釜底抽薪                        ;钻木取火                         
答案
①氧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  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防止D中的液体直接流入球形管中,使之炸裂
(2)清除可燃物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3个条件:1、可燃物,2、与空气(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在步骤①中只点燃酒精灯加热,没有通入氧气,木炭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在步骤③,打开K,向球形管中通入氧气,但没有加热,木炭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④,得到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就要同时提供2个条件: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满足燃烧的条件,所以木炭燃烧,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在实验过程中一直在加热,使得整套装置中的气体处在受热膨胀的状态,而一旦实验结束,撤走酒精灯后,就会使装置内的温度降低,球形管内的气体收缩,压强随之减小,若没有装置C,那么D中的液体直接流入球形管中,使之炸裂,所以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防止D中的液体直接流入球形管中,使之炸裂
(2)燃烧需要3个条件:1、可燃物,2、与空气(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有三个原理:1、隔离(清除)可燃物,2、隔绝空气(氧气),3、温度降低在着火点以下,釜底抽薪即清除可燃物是火熄灭,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满足燃烧条件
举一反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    
实验2:乙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实验对草酸(相对分子质量是90)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常作干燥剂    ②浓NaOH溶液常用于吸收CO2气体
③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④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准备】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I】检验草酸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1)按A→H→E→C
连接仪器
(2)关闭K,点燃A处酒精灯
H中    
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产生黑色沉淀,气球鼓起
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
①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中气球的作用是    
 
【实验II】取9 g草酸进行实验,测定生成物的质量并确定草酸的组成。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及分析
(1)选择A、B、D、G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2)鼓入过量的N2后,分别称量B、D、G的质量
(3)关闭K,点燃A、D处的酒精灯,至草酸完全分解
(4)熄灭A处酒精灯,通入过量的N2,熄灭D处酒精灯,再次分别称量B、D、G的质量
B装置增重1.8 g
D装置中固体质量减少0.8 g
G装置增重4.4 g
①A、B、D、G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    →D
②向A中两次通入N2,其中
第二次的目的是    
③草酸的化学式是    
④反思:若用F代替B,则不能测定草酸的组成,其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麦兰花学名叫香雪兰,花开时节香味醉人。小红家里的阳台上种植了一盆麦兰花,她发现爸爸把草木灰洒在麦兰花盆里,麦兰花长得特别旺盛,她想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带回学校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小红经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离子的盐,易溶于水。
【进行猜想】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1)可能是硝酸钾;(2)可能是碳酸钾。
【实验用品】草木灰、蒸馏水、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烧杯、漏斗、试管、橡皮塞、导气管等。
【设计实验方案】请你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取一定量的草木灰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然后进行       操作。
 
得到无色溶液
 
(2)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显         性。
(3)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       ;
                      
                       。
 
          产生;
澄清石灰水         
 
                生成,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猜想(2)成立
 
【实验反思】(1)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           ;②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它能否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的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小明想知道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暖宝宝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木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查阅资料】木炭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能产生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未变蓝色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除含有铁粉、木炭外,还含有食盐和水。
①暖宝宝贴在衣服上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热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来造福人类,请你再举一例:                                            
②请你猜测暖宝宝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科学家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卡片] 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池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回收利用空气中的CO2,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有利于减缓              
(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