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2)通过实验B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2)通过实验B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通过实验B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
(3)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气泡生成、____、____。
答案
(1)3Fe + 2O2Fe3O4   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2)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花变红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A中的反应是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Fe3O4。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2) 实验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可得知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气泡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举一反三
(7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并具有浓淡的条状花纹(见右图),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冶炼铜的原料。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验证碱式碳酸铜制铜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
1.Cu2(OH)2CO 2CuO+CO2 + H2O
2CuO+C2Cu + CO2
2.CuO为黑色固体,化学性质和氧化铁相似。
(1)实验l: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装置如图所示。

①A中固体的变化为____。
②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B中所盛试剂为____。
③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____,理由是____。
(2)实验2: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将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放进试管加热,反应后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有铜生成,还有少量黑色粉末剩余。该小组同学设计方案验证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
剩余黑色粉末可能是:①氧化铜;②木炭;③木炭和氧化铜。
【实验验证】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3)某同学探究在实际反应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时反应物的最佳质量比,设计方案如下:
 
配方l
配方2
配方3
配方4
木炭质量(g)
0.4
0.5
0.6
0.7
氧化铜质量(g)
8
8
8
8
上述设计方案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现有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未知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食盐、纯碱、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和使用过的生石灰干燥剂。化学小组为了确定每种未知固体的成分,将它们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后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1: 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②、③ 完全溶解,①、④ 均在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且①中有明显放热
实验2: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层清液,加入试剂A
 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3: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试剂A
白色固体均消失;①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物质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物质②为           ,试剂A为           
(3)实验3中,试剂A与物质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通过实验判断,物质①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明参观某盐场,带回来一些盐田中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盐田                           盐堆旁的水样
(1)小明观察到自己带回的水样有些浑浊,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的方法是          。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玻璃棒、(填下图序号)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a.      b.    c.    d.  e.    f.   g.    h.     i.
(2)小明想从操作(1)后的澄清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填上图序号)            
(3)小明未作实验就判断自己带回来的水样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            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进行的操作是           ,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2NaAlO2 +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