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l:研究常见的物质一一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l:研究常见的物质一一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l:研究常见的物质一一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固体化台物________。
 
  
盐酸过量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                                
探究3:探索未知一一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Cu十4HN03(浓)="Cu(" NO3)2+H2O+2N02↑。N0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0。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收集N02的方法为________ 。
(2)反应NO+X→N0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的大烧杯中加入l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 8g,请你计算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探究1:(2分)Na2CO3(或CaCO3),有气泡产生。
探究2:(1分)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探究3:(4分)(1)B  向上排空气法  (2)O2   排水法
探究4:(3分)2.12%
解析
根据盐酸和碳酸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根据反应需不需要加热,以及N02的性质进行解答
由题意可知碳酸钙的质量=1000+10-1009.8=0.2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求得碳酸钠的质量进行解答
探究4:解: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1000+10-1009.8=0.2g………………………(1分)
设:反应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 ="=" CaCO3↓+2NaOH
106                    100
x     0.2g
106/100=x/0.2
x =0.212g………………………………………………………… (1分)
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212÷10)×100%=2.12%………………(1分)
答: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2%。
举一反三
康康通过实验A探究某中和反应的pH变化情况,并绘制曲线如图B所示。

(1)请写出康康可能用到的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2)滴管中的试剂X为         
(3)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情况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这瓶溶液到底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铵溶液、④硫酸溶液
【查阅资料】 A: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B: (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请回答:(1)该无色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实验探究】(药品可自选)
(2)通过查阅资料(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表),小明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原因是                                               ;
(3)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实验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②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比色卡对照
溶液pH小于7
猜想④成立
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                       
请你写出实验操作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对下面(4)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猜想③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某同学对其中的食品保鲜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再加上充足的水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繁殖。但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 ④铁粉
【活动探究】
(1)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④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2)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试管壁发热。
结论:该保鲜剂      
(填“有效”或“失效”)
实验3.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过滤实验2所得浑浊物,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溶液变浑浊。
有气泡产生。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活动反思】
(3)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4)铁粉也是很好的食品保鲜剂,因为                                       
【拓展应用】
(5)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也可以充气包装的方法保鲜。请为充气包装的食品选择一种填充气体:            ,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聪聪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试管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相连。
①产生大量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②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①样品中含有   离子
②样品中含有   离子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①铁丝表面缓缓产生少量气泡。
②片刻后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
                
(均用方程式表示)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资料查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做吸水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
①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③关闭K2、K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④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⑤待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第一次
加热后
绿色粉末变黑色
         
质量增加0.9g
出现白色沉淀,
质量增加2.2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第二次
加热后
黑色粉末变红色
质量为6.4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质量增加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实验分析与反思】
(1)、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
该绿色粉末的组成元素是: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出计算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的实验能力一定有了很大提高,请你一同参与回答以下问题。
(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 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⑵ 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⑶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⑷ 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 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

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⑴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⑵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⑶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⑴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⑵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⑴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⑵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