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色金属;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D为    ;G为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CaO ;NH3;(2) CO + CuO Cu + CO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丙为氮气;再由“常温下,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则G为氨气,所以甲为氢气;结合图示,A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乙,则A为水,乙为氧气;而乙能和紫色金属戊(铜),反应生成H,所以H为氧化铜;再根据“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可知,F为氢氧化钙,又图示中D和A(水)反应生成F,所以D为氧化钙;再由图示,B高温分解生成D氧化钙和C,故B为碳酸钙,C为二氧化碳;结合图示,乙(氧气)能与黑色固体单质丁生成C二氧化碳,则丁为碳;又C还可以与丁反应生成E,则E为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E和氧化铜H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和铜戊,带入验证,正确。
(1)根据上面的分析,D为氧化钙,故化学式为CaO;G为氨气,故化学式为NH3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即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CuO Cu + 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举一反三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O(炭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蒸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测定一瓶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Na2SO4、NaCl、KNO3、Na2CO3中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 操作①是           
②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                                
③ 混合溶液中一定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水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OH(Na2CO3)
氯化钙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固体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试回答:
(1)白色沉淀A为              ;(填化学式,下小题同)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3)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取滤液加入Ag 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的实验方案①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