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菌作用;C、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菌作用;C、

题型:镇江难度:来源: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
(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④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_.魔方格
答案
(1)由于A在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2)由于有二氧化锰出现的反应在初中阶段只有过氧化氢分解这个反应,而D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说明D是水,则C就是氧气.因金属X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E,且E和稀盐酸生成黄色溶液,说明金属X是铁,而E是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则F是氯化铁.而E氧化铁又可以和无色气体Y反应生成X铁和无色气体Z,说明无色气体Y是一氧化碳,则Z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转化为有机物.
故答案为:③Fe2O3+6HCl═2FeCl3+3H2O   ④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由于铁易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因此为了防止其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有:涂油、刷漆、制合金、烤瓷等等.
故答案为:
涂油(或刷漆、制合金、烤瓷等)
(4)二氧化碳和水能生成有机物的反应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
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检验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检验某饮用酒中是否含有甲醇
B.用灼烧的方法检验某毛线中是否含有羊毛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D.用碘酒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题型:常州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如图是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

魔方格

(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______(填名称);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______,说明C瓶内的是______(填名称),D瓶内的是浓硫酸.
(2)小顾同学想利用D瓶内98%的浓硫酸来配制196g、10%的稀硫酸,他应取浓硫酸______g.如图是小顾同学的配制方法,请指出他的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

魔方格

(3)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

魔方格

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瓶内的物质:______;可燃性单质气体M:______.
[2]框图中的①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操作N是______.
[3]请写出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瓶内的物质→B瓶内的物质: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各是AgNO3、KCl、HNO3、K2CO3溶液中的一种.乙、丙混合时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甲,而乙、丁混合时产生的沉淀能溶于甲,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为(  )
A.KCl、K2CO3、AgNO3、HNO3B.HNO3、KCl、AgNO3、K2CO3
C.HNO3、AgNO3、K2CO3、KClD.HNO3、AgNO3、KCl、K2CO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某固体粉末是NaCl、BaCl2、CuSO4、Na2SO4之一或几种的混合物,做以下实验:
(1)粉末加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滤液无色;当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的稀HNO3,沉淀不消失.
(2)将滤出的沉淀加足量的稀HCl时,沉淀不消失,原粉末中一定有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检验和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B.用燃着的木条和烧杯区分一氧化碳和氢气
C.用石蕊试液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混有熟石灰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题型:夹江县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