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分析]氢氧化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分析]氢氧化

题型:平阳县模拟难度:来源: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
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1)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______完全除去;
(2)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生的现象为______.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借助于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实验设计】(1)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溶液中的碳酸钠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而将碳酸钠全部除去后,上层清液仍可使石蕊变成蓝色,说明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2)若含有氢氧化钠,则石蕊试液的变蓝色;
【实验结论】加入的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清液中滴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可判断原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进一步实验】(1)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去碳酸钙沉淀,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用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
(2)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待红色刚好消失,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或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将pH与7比较,看酸碱中和的程度;
故答案为:【实验设计】(1)碳酸钠   (2)溶液变蓝色
【实验结论】部分;
【进一步实验】(1)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  Ba(OH)2+Na2CO3=BaCO3↓+2NaOH];
(2)酚酞试液或pH计.
举一反三
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MgCl2、K2S04、CuS04、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李华为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结论:
题型:呼和浩特难度:| 查看答案
步骤操作现象关于粉末组成的结论
取少量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一定没有:______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一定没有:______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Ba(N0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没有:______
一定有:______
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选做题: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假设: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题型:松江区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丘市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方案I: 
方案II: 
下列哪些问题是不属于定量研究的是(  )
A.分解多少碳酸钙才能得到10g氧化钙
B.燃烧1升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
C.铜能否与稀硫酸反应
D.硝酸钾的溶解度
07年3月31日美丽的环岛路迎来了第五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环岛路的“马拉松群雕”也与马拉松爱好者共舞,可就在05年底,细心的人们发现许多雕像表面被严重腐蚀,外表披上了一层锈迹班驳的“衣裳”,对此,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1)调查资料
这些雕像大都是表面镀铜的高强度钢制品;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
(2)假设猜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铜绿化学式和学过的铁生锈知识推测铜像生锈主要条件可能是:______.
(3)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实验探究的内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东城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编号操作方法实验目的
A 探究铜在干燥的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在试管中放入铜片,注入蒸馏水浸没铜片,并用植物油液封 
C 探究铜在有空气和水时的生锈情况
D  
每年冬季因燃煤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的尾气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尾气之后,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为证明尾气中有二氧化碳,他们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装置______(填写装置序号,下同).
(2)为确定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C前,应先将气体通过装置______,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中要两次用到装置_____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4)以此实验探究,他们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据此,你对家庭燃煤取暖有哪些建议?
______.魔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