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
(2)小英提出,根据观察标签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___.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
(1)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氯化钠,故填:NaCl;
(2)碳酸氢钠、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没有数字2,故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故填:这二者的化学式中Na元素的右下角不会有2;
(3)根据实验的现象,加入氯化钡产生了沉淀,产生的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该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
BaCl2+Na2CO3═BaCO3↓+2NaCl;
(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硫酸钠不与盐酸反应,故可以使用盐酸,与样品混合,观察有无气体产生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故填: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现有一种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没有K2CO3
B.实验1、2可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2种情况
C.只计算实验1沉淀的质量不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
D.计算实验1和实验2的沉淀质量能确定该营养液的组成
魔方格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白色粉末.他将该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该气体可能是CO2
(3)设计与实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一支玻璃棒蘸取少许澄清石灰水,放在产生气体的试管口玻璃棒上有白色物质产生化学方程式:______.
该气体是CO2,由此可判断该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盐.
图是某补钙剂“高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
(1)写出胃酸与“高钙片”中的含钙物质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由贮藏方法推测维生素D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由此想到在实验室也有一些类
似原因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例如(举一例):______.魔方格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_;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魔方格
味精中含有少量的食盐,某学生欲通过实验测定味精中食盐的含量
(1)下面是该学生所做有关实验的步骤,请填写所缺的实验步骤②.
①称取某牌号的袋装味精样品5.0g,加入蒸馏水溶解.
②______.
③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2.9g.
(2)若味精包装袋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试根据计算说明此样品是否符合产品标示的质量分数?
(3)若有甲、乙两学生分别做了这个实验,甲学生认真地做了一次实验,就取得了实验数据.乙学生认真地做了两次实验,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测定数据.你认为哪一位学生的方法更合理?请简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