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三年级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实验后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1)你认为选用 _________

某校初三年级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实验后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1)你认为选用 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某校初三年级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实验后的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
(1)你认为选用 _________ 试剂可检验废液是否呈酸性.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据各地环保部门检测,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该校实验室的废液若呈酸性,把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危害.
答案
(1)紫色石蕊试液
(2)
(3)铸铁管下水道被腐蚀、污染河流、污染土壤
举一反三
某化学小组作了以下三个实验:
A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B将镁条点燃、C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然后观察现象.
(1)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表达与交流:阳阳同学根据在A试管中看到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出现的现象.判断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你认为此判断的依据是否合理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3)为科学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对A试管中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溶液.继续进行探究.阳阳同学猜想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娇娇同学猜想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为验证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反恩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认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反应后C试管中废液的处理提出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牛同学对“暖宝宝”的成分和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商品名:一次性使用取暖片
原袋内物质成分: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可保持温暖12小时.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反思拓展]请对“暖宝宝”取暖贴的保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
[疑问思考]为什么“暖宝宝”在短时间内能释放出如此多的热量?你认为原料中的活性炭和氯化钠的可能作用是 _________ ,如要证明你的想法可做 _________ 实验.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___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_________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 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
[深入探究]小华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水中,发现产生了白色沉淀(经分析该沉淀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他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写出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问题:(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_________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_________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直玻璃管内收集满干燥氧气.
(实验说明: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在收集氧气时,止水夹K1和K2都处于打开状态,当收集满氧气后,同时关闭止水夹K1和K2,备用)
实验二: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说明:在止水夹K1和K2保持关闭的前提下,在充满干燥氧气的直玻璃管两端各连接一小试管D、E.其中D试管内装有干燥的铁丝,E试管内为用冷却后的沸水浸过的铁丝.且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忽略两支小试管内少量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___
②B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___
(2)收集氧气时,气体是a进b出,而不是b进a出的理由是 _________ ;检验直玻璃管内充满氧气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
(3)请完成以下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报告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