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                                     ;②                
                    
;③                                        
(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答案
(1)氨气(极)易溶于水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
(2)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
举一反三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                    ,若不发出___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4)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思维拓展】
(5)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6)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
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
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
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实验是                。
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如下图,得到两组数据。请你分析、选用的正确方法,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及各元素的质量比。(实验过程中气体均全部被吸收)

已知:CO2+2NaOH=Na2CO3+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得出正确结论,选用的方法应是____________(填A或B)。
(2)用正确方法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气体均全部被吸收)
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为21.16g C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可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的是N2。 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4:3。问:
(1)A的化学式是              ,C中收集到的液体质量是            g;
(2)B中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向一充满A的铝制易拉罐中注入足量盐酸,并立即密封罐口,很快可以看到罐体变瘪了;但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体又重新鼓起。试回答:
①罐体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罐体重新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包,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      作用。
(3)小张同学对它作了探究,其实验方案如下:

(4)接下来小伟和小明两位同学决定对这袋粉末的成分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猜想]这袋粉末的成分①可能是Ca(OH)2;②可能是CaCO3;③可能是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请你对猜想①进行验证,并填写下表。

小林仔细阅读加碘食盐(食盐中加入了碘酸钾)包装袋上的说明,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一)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
(二)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三)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均相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