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请

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请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请你观察并回答:
[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 请写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相应解释:
(1)                 ;其原因是                    
(2)                 ;其原因是                      。
[得出结论] 由此实验你得出结论:                              。
答案
(1)铁丝网生锈;铁与氧气水相互作用生成铁
(2)导管内的液面上升;锥形瓶中的氧气与铁反应后,瓶内气压减小
铁在有水(或其他盐溶液)存在下,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锈蚀
举一反三
1.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FeCl3 +NaOH==A↓+NaCl,则A沉淀是                    。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 。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你认为灰绿色沉淀最可能的成分是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2)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少量植物油,然后再考虑加入NaOH溶液,实验更容易获得成功。
(3)生成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2.方法二:用下图装置来制备。
(1)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过量稀H2SO4,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装置Ι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橡胶塞,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在夹紧止水夹之前的实验步骤是在A处收集氢气进行                , 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的反应方程式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原因是                                             
3.[反思与应用]:
(1)在化学实验中对于滴管到底能否伸入容器口内部去滴液体你的看法是                                  
(2)请你提出一个有关化学的常规情况下认为不可以,但改变了条件后却可以打破常规的例子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张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张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张同学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张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2)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某同学在学习碱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部分),请将该报告填写完整。
(一)实验报告:
(二)实验反思: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碱具有一些相似性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下图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                         (填字母)。
A.Na2CO3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Ca(OH)2溶液
(3)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