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

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
B
解析
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它气体和杂质.所以这1/5的有用空气是指氧气.
举一反三
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空气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SO2、NO2 B.CO、CO2、N2
C.CO、CH4、H2OD.SO2、NO2、N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人人应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力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减少污染
D.大量使用含磷酸钠(Na3P04)的洗衣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1月27日广西龙江河镉超标,严重威胁着下游民众的饮水安全。为处理镉污染,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烧碱或熟石灰,以及氯化铝,絮凝沉降镉离子,避免被人体吸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事件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B.镉是人体必需补充的微量元素
C.氢氧化镉不溶于水
D.烧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28日第1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中国代表团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将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1)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减少使用各种一次性用品,如纸杯、餐盒
B.减少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该流程涉及的置换反应有      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灰霾天气是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的含量增多而影响空气的能见度,它比粗颗粒物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灰霾天气的是
A.利用清洁能源B.随意丢弃塑料C.随意丢弃废电池D.焚烧垃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