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

(8分)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
如图

请回答:
(1)如图这位东方先哲是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是谁?他的什么政治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2分)
(3)北魏孝文帝在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中是如何对待汉族传统思想文化的?(1分)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其中在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2分)
(5)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1分)
答案
(1)孔子(1分)提出“仁”、主张“爱人”等(1分)
(2)汉武帝(1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1分)
(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1分)“贞观之治”(1分)
(5)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以民为本的史实。上图这位东方先哲是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是孔子,他提出“仁”、主张“爱人”等政治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汉武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促进民族融合。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其中在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他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贞观之治”。 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举一反三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庄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仁”治国;法家强调“法”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袁世凯篡权后,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这种局面出现的历史是背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1分)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袁世凯鼓吹“孔子之道”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孔子之道”?(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5分)
文化是一种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朝代是        。(2分)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是               。(1 分)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1分)
(4)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列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