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大运河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大运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大运河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关史实。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的关键字是水利工程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问题,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大致意思是,人们制服了水旱灾害,解决了温饱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成都平原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所以此题选择答案A。
举一反三
历史巨片《大秦帝国》描述了秦国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对于现在都有借鉴意义,其中描述秦国由弱变强的《黑色裂变》应该着重描写的事件是  (   )
A.商鞅变法B.合纵连横C.牧野之战D.三家分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5分)
(2)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3分)
(3)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C.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指出该事件的历史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6分)
(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4)谈谈商鞅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4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材料三:见下图

(3)上图中的会议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三次改革,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