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

图1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D.赵州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内江、外江、飞沙堰、岷江”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有锈住了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故选A。
举一反三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2分)
【经济篇】
材料二 如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2分)
【思想篇】
材料三 如右图

(3)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2分)
【教育篇】
材料四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4)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1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1 分)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1分)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1分)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1分)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1分)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