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一天,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向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三: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以公战,怯于私斗,乡邑(邑:城市)大治。  
请回答:(共12分)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他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3分)
(2)若你是材料二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而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会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最为不满?(2分)
(3)你认为材料二的法令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有何历史意义?(3分)
(5)谈谈商鞅变法对你有何启发?(2分)
答案
(1)商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地主: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第一项);奴隶主贵族:按照在前线***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第二项)。
(3)建立县制。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或者:国家要发展强大,人民要富裕幸福,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通过查阅教内容材及结合教材内容,再通过所给的材料出处——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即可判断出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2)本小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所给的材料及商鞅变法的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这一点可认识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实际上是通过法律手段,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为了使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变法,因此这项得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按照在前线***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条法令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秦国强兵的重要措施,同时它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必然要引起他们的不满,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破坏变法。
(3)本小题考查的内容依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通过建立县制实现加强中央集权,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在今天我国行政单位的设置中依然保留了县级这一行政机构。
(4)本小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材料中“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以公战,怯于私斗,乡邑(邑:城市)大治。”商鞅变法实行了三十年的时间,秦国的老百姓很高兴,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的东西,山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毫庭富裕人口兴旺,秦国的人民勇于为国家作战,不再热衷于私下斗殴,乡镇的治理十分和谐,根据上述材料内容及教材内容也就可得出答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本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围绕改革(变法)或者是改革开放来谈,当然这种改革(变法)要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谈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国家的强大动力;也可以谈一个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强大,人民要富裕幸福,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等等,总之符合题意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卫鞅什么主张?(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什么主要作用?据材料说明具有这一作用的主要理由。材料三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有什么主要影响?(4分)
(3)归类概括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请说出把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归为一类的标准(两点以上)。(2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
C.大运河D.“三星堆”青铜文化遗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曲辕犁的制造B.筒车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D.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他是什么时期的人?(3分)
(2)文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2分)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
(3)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耕织 B.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