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谈谈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别是孔子、孟子的言论;儒家学派。
(2)贡献: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主张学生“温故而知新”。(答出其意即可)
(3)“略”。(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图示、列表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文化课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杂,列表归类易于记忆。现在就请你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中涉及的人物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类。如下表,请填写完整。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其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理念[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北京的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你知道“仁”的思想最早来自于下列哪一家吗[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材料三: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材料四:据媒体消息,于丹《论语》心得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个人单天签售记录,于丹论语讲座座无虚席、会堂内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对于丹论语心得,追捧者有之,跟风者有之,静品者有之,挑刺者有之,攻陷者有之。总而言之,无论大家是认肯赞同、乐见其成,还是心有不服、胸有所忿,于丹本人的确是一炮走红,于丹《论语》心得的确是热透大江南北。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_________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后来的秦朝和西汉在对待儒家学派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这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有相同之处。这种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还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下列成就不属于孔子的是____________。
A、创办私学
B、教师要“因材施教”
C、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实,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D、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主题”说一说这句话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四中说,于丹《论语》心得“热透大江南北”。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
A、于丹深厚的人格魅力
B、媒体的大力宣传
C、儒家学说成为社会的需要
D、《论语》出自孔子及其弟子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浪网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右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请回答:
(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被称为“圣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