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后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分析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匈奴族。呼韩邪单于。
(2)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牛马布满原野,好几代人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不再拿起武器打仗。反映了昭君出塞后的情况。
(3)此后,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两族的战争,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举一反三
汉武帝时期一改过去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大举反击匈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家昌盛,有能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B.汉武帝时匈奴衰弱,无力抵挡汉朝的反击
C.汉武帝英明果断,雄才大略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不敢反抗匈奴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谪无声五十年。——翦伯赞
材料二: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
请回答:
(1)不同的人对王昭君出塞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上述材料中哪一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看待昭君出塞这件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汉初的和亲和汉末的和亲原因不尽相同。分析昭君出塞和亲的原因是[     ]
A.不满西汉宫廷的黑暗而前往的
B.西汉皇帝为图边界安定而强迫她去的
C.匈奴军队在同西汉的战争中抢去的
D.为了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而自愿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作者称王昭君是“和平的使者”,对她的和亲行为进行了肯定。王昭君和亲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汉初皇帝懦弱。[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