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南宋词人辛弃疾请回答:(1)上述词句反映了当时中国处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南宋词人辛弃疾请回答:(1)上述词句反映了当时中国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南宋词人辛弃疾
请回答:
(1)上述词句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什么状况?(2分)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4分)
答案
(1)南宋与金对峙,国家分裂。(2分) 渴望收复故土,实现南北统一。(2分)
(2)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宋与金的关系。上述词句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南宋与金对峙时期,词句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故土,实现南北统一的思想感情。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举一反三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
“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3分)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期和平局面
B.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
C.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
D.南宋与金议和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曾经在今天宁夏建立政权的是(   )
A.辽B.北宋C.金D.西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