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火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继续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该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火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继续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该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火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继续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该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规定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
举一反三
2012年“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右面的老照片,纷纷推算它距今的 
时间,正确的是
A.91年B.52年C.58年D.63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2分)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1分)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1分)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B.手工业C.轻工业D.重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史实。
(1)你来到1954年的中国,可以参与以发展    
为主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若被选为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你还可以见证《    》的审议和通过。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4)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广东省,可   以看到这里的    市、    市  和    市开始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2)你来到1964年的中国,可以通过10月16日的广播收听到我国研制的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的消息。
(5)你来到2003年的中国,通过电视可以看到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新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3)你来到1978年的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以看到这里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