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A.上海B.南京C.福州D.虎门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虎门销烟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由图片以及题目中文字信息可以得知本题所描述的是虎门销烟。林则徐曾经在虎门主持销毁鸦片,领导禁烟斗争。A、B、C三项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点评:本题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图片信息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情况。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一些重要地点发生的重要事件一定要牢记。如上海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在南京曾经发生过南京大屠***;福州也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五大城市之一。
举一反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程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不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屈辱的中国B.痛苦的历程C.辛酸的历史D.英勇的抗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该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生活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回答有光问题:(6分)
材料一《咏火轮车》的竹枝词。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沪,指上海;宁,指南京一引者注)
请回答: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1分)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分)
(3)结合第一首竹枝词,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分)
(4)中国近代交通发展迅速,请你写出洋务运动期间为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1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9分)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⑴列举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两次。(2分)
⑵从1840—1901年,中国失掉许多重要的领土,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⑶“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列举近代两位)(2分)这些人的斗争给后人什么精神?(1分)
⑷用一句比喻性的成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1分)
⑸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作者的什么心态?(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