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瓜分豆剖…”“揭竿斩木”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史实说明戊戌变法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康有为。 (2)“瓜分豆剖”指民族危机,即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揭竿斩木”指国内危机,即农民起义。 (3)变法历时103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下令逮捕并***害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等6人,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
举一反三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害了“戊戌六君子”。行刑时,谭嗣同对围观的群众,大声地说道:“有心***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刽子手举起屠刀,谭嗣同倒下了。当时,他才33岁。请你指出“有心***贼”中的“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感到“无力回天”?在戊戌政变当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就义。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启超 |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初),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小,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天下的公理,那么以他为首发起了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并且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访周围的老人、学者,听取他们的看法,讨论思考: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如维新派设计的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
A.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B.进行方式相同 C.都是在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的 D.结果都成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活动 |
[ ] |
A.都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B.都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革 C.都极力排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D.都主张动摇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基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