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据此回答:(1)为缔造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91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据此回答:(1)为缔造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91

题型:新疆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据此回答:
(1)为缔造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911年,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中反映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求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两例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中国同盟会。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①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②民生主义(或:平均地权)。
(3)①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②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官服,中山装、西装、旗袍等开始流行。③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④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4)提示: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理想信念的品质;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等。
举一反三
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为此,某中学举办了以“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宣传专栏。专栏中所配图片和内容与主题相符的有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到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2)辛亥革命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请列举孙中山的三项主要革命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②建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发起“公车上书”⑤组建兴中会
[     ]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