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2分)
(2)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3分)
(5)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答案
(1)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筹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类人才(各1分、共2分)
(2)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分)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
(3)资产阶级(或维新派)(1分)
(4)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各1分)新文化运动(2分)
(5)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分)它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整理,(1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筹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类人才。
(2)洋务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整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点评: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历程,学生还要知道,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思想,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学生还要认识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

(1)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事件。(8分)
(2)B和C事件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体制?(2分)
(3)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5分)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2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2分)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1分)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清廷的奴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 割香港岛。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  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 分)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1 分)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4)根据材料四问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1 分)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