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B

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清廷的奴才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A,B两项和题意无关,排除,C项本身是个顽固派,排除,D项是在当时的局势下,变革是大势所趋,连李鸿章这样的顽固派也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但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马上站在了清廷这边,疯狂的镇压维新派,这也暴露了他地主阶级反动的一面,所以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李鸿章从想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又疯狂镇压维新派的转变过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定要看他的阶级属性,看他代表的阶级立场,代表什么阶级就会站在他代表的阶级立场上为其阶级而服务,同学们要有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举一反三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方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 割香港岛。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  在中西方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 分)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 1 分) 材料一签订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前期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它们分别是指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4)根据材料四问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1 分)
(5)对于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的不同结果,你有何感悟(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9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或主张)是什么?(1分)
(2)图二译著把西方什么学说介绍到中国?(或提出什么观点?)(1分)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1分)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1分)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发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群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立定宪开国会折》
(1)依据材料一的四副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
(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4分)
(4)有人认为,中国在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请你对这个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追求目标作一个简要的叙述。(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A)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C)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4分)
(2)材料二所述中,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2分)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A) (B) (C)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   )?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