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材料二:“我

材料解析(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材料二:“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解析(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有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是谁在什么事件失败后说的?(2分)
(3)“贼”指“谁”?(2分)为什么“无力回天”?(2分)
(4)材料二的内容表现了作者怎么的决心和精神?(2分)
答案
(1)公车上书。影响是: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分)(2)谭嗣同。戊戌变法。(2分)(3)贼指的是以慈禧太为首的顽固派势力。(2分)原因:光绪帝无实权,维新派没有实力,不能联系群众。顽固派势力强大。(2分)(4)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的时间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的1895年,当这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历史上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和名言判断这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在就义前所说的。谭嗣同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材料二中的诗句和言论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甘愿为变法而献身,心及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第(3)问考查了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
而维新派依靠的光绪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再加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第(4)问结合第(2)问的分析可知材料二的内容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之口,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因此参加了戊戌变法活动。变法失败后,他留下了材料二中的著名言论。前一句诗意思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第二句话表现了他为了变法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举一反三
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志士是(  )
A.谭嗣同B.刘光第C.杨旭D.康广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失败B.光绪帝下诏变法
C.强学会的成立D.公车上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D.光绪帝没有实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的两个历史人物与下列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所示的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这幢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将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与津沽大地连在了起。书斋的主人曾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