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二: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料三: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1分)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1)爱国主义思想。
(2)将东北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原因:受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有保存东北军的实力的意图
(3)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
(4)启发: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我们始终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二“只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材料三“……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表现出张学良的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的思想。
(2)材料一“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说明张学良以东北利用为重,因为他作为东北的军阀势力,一方面受到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另一方出于自身利用的需要,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军队实力。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张学良以个人利益为重、材料二转变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因此由之前的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
(4)张学良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有出路,个人才有出路。说明了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张学良面对国家和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他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举一反三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D.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共同抗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以下关于九一八事变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B.张学良擅自退入关内,造成东北沦陷
C.造成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8年D.又称柳条湖事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是沈阳的城市纪念建筑之一,该建筑是为了警示国人勿忘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
A.四一二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