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村委会,几段大历史”。下面是一个村庄村委会外观的变化,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图片一     (1)图片一所反映的历史大致发生在什么时

“小小村委会,几段大历史”。下面是一个村庄村委会外观的变化,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图片一     (1)图片一所反映的历史大致发生在什么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小村委会,几段大历史”。下面是一个村庄村委会外观的变化,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
图片一   
  
(1)图片一所反映的历史大致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当时的中国正经历哪两件大事?(2分)说出其中一件事的历史意义。(2分)
图片二 

(2)图片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出现的两次巨大失误,这两次巨大失误分别是什么?(2分)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2分)
图片三  
 
(3)图片三反应出中国农村发生了伟大变化,这个变化缘于哪一政策的实行?(2分)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积极的作用?(2分)
图片四

(4)村里刚刚引进了一家美国人投资的企业,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坚冰才开始融化。请你举出中美关系改善的两件大事。(2分)
(5)四个不同时期的村委会建筑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答案

(1)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或者,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皆可得2分)
大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2分)
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可以答任意一件大事的意义,如果两件事的意义都答,也只给2分。学生答案表述意思相似即可)
(2)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影响: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2分)
(4)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也可以答,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访华。任意两件大事,即可得2分)
(5)变化:越来越漂亮。(或者,豪华、气派、好看等。1分)
说明:经济越来越发展。(或者,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片一里的中国正发生的事情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后,因为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使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第(4)问,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我党带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村委会的变化就是证明,四个不同时期的村委会建筑发生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
举一反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因共产党***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
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经济政策。(8分 )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经济政策的作用。(6分 )
(3)综上所诉,指出国家改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