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有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凤阳民间的花词 |
材料三:70年代农村的经济改革最早发生在安徽凤阳县。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年底小岗生产队的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一下提高到12万多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小岗生产队农民的实践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其做法迅速在全国农村得到推广。 |
①你认为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
②你认为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
③材料三中“小岗生产队农民的实践”,后来逐渐形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 |
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
|
④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二有无联系?谈谈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