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

(8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为该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哪些问题?(2分)
(3)依据材料二,日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被认为是两国历史的转折点,你认为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答案
(1)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日本明治维新(1分);
(2)自由劳动力、市场、资金(任答两点2分);
(3)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分);
(4)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
(5)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依据国情;(言之有理均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和“1871年,……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文字“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能够看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仅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获得人身自由的劳动力,而且还为地主向资本家转变提供了资金。(3)从材料二中文字“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说明日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的举措。(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被认为是两国历史的转折点,因为二者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启示,即改革是强国之路;但改革必须要依据国情制定稳妥的步骤。
举一反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   )
A.制止人民革命B.发展资本主义
C.最大限度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D.将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改革前都面临外敌入侵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看图回答问题:

⑴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       ,B 是        。(2分)
⑵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1分)
⑶在同盟国集团中,     (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1分)
⑷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               的爆发。(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者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⑴这两个材料都是描述哪一场战争的?(1分)
⑵材料一中提到的“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1分)
⑶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2分)
⑷这场战争双方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分)
⑸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
小题1: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 )
小题2: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 )
小题3: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 )
小题4: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 )
小题5: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