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但毕竟达到目标。”此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但毕竟达到目标。”此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但毕竟达到目标。”此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取消新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到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这个体制的弊端也十分突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举一反三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
材料三   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挽救材料一中描述的危机,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实验”是指什么?(2分)它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中,***的南方讲话促使我国逐步建立起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 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新宪法D.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俄(联)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