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各位苏联***分别见证了苏联由建立到强盛最后走向解体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

以下各位苏联***分别见证了苏联由建立到强盛最后走向解体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以下各位苏联***分别见证了苏联由建立到强盛最后走向解体的历史。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图二

图三
(1)列宁、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
(2)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并在1941—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戈尔巴乔夫正在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标志着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此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变,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4)经验教训: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加强党的领导;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做法要采取正确的政策等。(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1  
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工轻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事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摘自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材料三:(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之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并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一年一度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坚垒自保、寻求自足。
——摘自K.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下卷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