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甲图中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将A瓶内的肉汤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的瓶颈打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甲图中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将A瓶内的肉汤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的瓶颈打断(见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实验中能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参与了物质循环. |
答案
(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 (3)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A;细菌;(2)B;(3)分解者. |
举一反三
为了证明细菌对动物遗体有分解作用,某科技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鱼的内脏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向鱼的内脏上滴加一些蒸馏水,使鱼的内脏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要选用相同的实验材料的意义是______. (2)要让实验材料保持潮湿的理由是______. (3)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另外两个不太理想的方案各自的主要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 |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表达和交流 ②制定计划 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④实施计划 ⑤作出假设 ⑥得出结论.A.③⑤②④⑥① | B.③⑤②④①⑥ | C.④⑥①③⑤② | D.②④③⑤⑥① |
|
采集草本植物标本应选择( )A.具有根、茎、叶的植株 | B.带叶片的枝条 | C.具有根、茎、叶、花(或果实)的植株 | D.有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
|
为了研究采石公园中银杏的生存状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研究方法更恰当?( )A.实验法 | B.实地调查法 | C.演绎法 | D.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
|
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提出的假设,常常以( )作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