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下表为1957年和2003年中国城市主要疾病死亡专率.顺位1957年2003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

资料分析:下表为1957年和2003年中国城市主要疾病死亡专率.顺位1957年2003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资料分析:下表为1957年和2003年中国城市主要疾病死亡专率.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泉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漳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泉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漳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黄冈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顺位1957年2003
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死亡原因死亡专率(1/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
1.呼吸系病120.16.86癌症134.5425.47
2.急性传染病56.67.93脑血管病105.419.95
3.肺结核54.67.51呼吸系病77.2914.63
4.消化系病53.17.31心脏病76.2314.43
5.心脏病47.26.61损伤及中毒32.556.16
6.脑血管病39.05.46消化系病19.313.66
7.癌症36.95.1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052.66
(1)从表中可以得出1957年和2003年中国城市死亡率最高的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病(死亡专率120.3、占死亡总人数的16.86%);恶性肿瘤(死亡专率134.54、占死亡总人数的25.47%).
(2)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外部环境原因和生物遗传因素.
致癌的内部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着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是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组织再生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些基因只有发生突变时才有致癌作用,变成癌基因.外部环境原因:1、化学致癌因素,这类因素是目前导致肿瘤的主要原因,其来源甚广,种类繁多.经考察和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发现有千余种,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致癌物就有数百种之多.化学物质致癌潜伏期的相对较长,对人类危害极大,它广泛存在于食物、生产作业环境、农药、医疗药品之中.2、物理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灼热、机械性刺激、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受辐射危害可以来自环境污染,也可以来自医源性.3、生物致癌因素.目前,对这类因素研究较多的是病毒.近代科学研究已证明,有30多种动物的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不同的肿瘤可能有不同的遗传传递方式,而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或倾向性.所谓癌症遗传易感性,是指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中,有的个体有更易发生癌症的倾向.在一定的遗传特征的基础上,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
(3)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故答案为:(1)呼吸系统病和恶性肿瘤;
(2)人类生活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环境中致癌因素的诱导,也有生物遗传的影响.
(3)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下列关于吸烟、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致肺癌发病率上升B.吸烟提神并促进脑发育
C.吸毒一旦染上很难戒除D.吸毒严重危害社会安定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青少年对待毒品应持有的态度是(  )
A.坚决拒绝,绝不沾染B.少量吸毒,无关紧要
C.朋友要吸毒,不加劝阻D.仅吸一口,绝不再吸
下列关于吸烟对人体的影响说法正确的(  )
A.吸烟显示成熟
B.吸烟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C.吸烟不会影响他人健康
D.吸烟有利于提高肺活量
如图中曲线①和②可以表示的是(  )
A.流经小肠的血液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营养物质
B.人体注射乙脑疫苗后,①表示抗原;②表示相应抗体
C.在密封的酒窖内酿酒时,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酒精
D.进入冬季后,①表示青蛙的耗氧量;②表示鸟类的耗氧量
魔方格
“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方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还会让人染上毒瘾
B.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是淋病患者
C.免疫具有抵抗病菌侵人、防止疾病发生的功能,因而总是对人体有益
D.服用药物时,只需关注药物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用法和用量、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