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影响外,是否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究.如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子处理方式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影响外,是否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究.如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子处理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影响外,是否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究.如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种子

处理方式
豆角小麦玉米莴苣
无蒜汁97.7%93.8%95.6%80%
有蒜汁93.3%96.6%95.6%20%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大蒜汁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大蒜汁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表中以大蒜汁为变量设置了四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大蒜汁对豆角、小麦、玉米、莴苣等种子萌发的影响.
(2)有表中的实验结果可知:大蒜汁对豆角、小麦、玉米等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很大影响.
(3)在种有大蒜的地里间行播种莴苣种子还是播种豆角种子,从实验结果来看,应该播种豆角种子,因为大蒜汁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很大影响,对豆角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故答案为:(1)大蒜汁;对照实验
(2)莴苣
(3)豆角;大蒜汁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很大影响,对豆角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红旗中学2010级二个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下列探究:
探究I:小娟同学用菜豆种子为材料,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只有B种子萌发.
(1)小娟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______;
(2)你认为小娟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探究II:黎明同学对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
②取编号为A、B的2只洁净试管,在A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______
(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③将2支试管充分的搅拌后,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该步实验有待改进,请写出改进后的做法:______.
④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魔方格
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时,将豌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下列据此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济宁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干燥棉花状态温度(℃)数天后的发芽情况
黑暗干燥23没有发芽
黑暗潮湿23全部发芽
光照干燥23没有发芽
光照潮湿23全部发芽
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魔方格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如图)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你指出其中一处不足:______.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已具备),实验设计如下:
(1)实验中B号种子能萌发,原因是它具备了______三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该实验设计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为了避免该实验的偶然性,设计的方案应该修改的内容是______(填序号)①把种子暗处理一昼夜;②每组种子粒数为10粒左右;③把种子进行1000C以上高温消毒.
(4)种子萌发后见光长出了绿色新芽,原因是幼芽在光下形成了______.魔方格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晓峰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实验数据表一:(其他条件相同)             
题型:黄冈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萌发率/%921638578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