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抛物线关于直线对称,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且AB=4,点D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点O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平分

如图,抛物线关于直线对称,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且AB=4,点D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点O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平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抛物线关于直线对称,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且AB=4,点D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点O是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的面积,求k的值.
(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M、N两点,问在y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使得不论k取何值,直线PM与PN总是关于y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2)(3)存在一点P(0,2),使直线PM与PN总是关于y轴对称
解析
解:(1)∵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AB=4,∴A(-1,0),B(3,0) 。
∴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D在抛物线上,∴,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即

(2)由(1)知,令x=0,得C(0, ),
∴CD//AB。
,得l与CD的交点F(),
,得l与x轴的交点E(),
由S四边形OEFC=S四边形EBDF得:OE+CF=DF+BE,
即:,解得
∴当时,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的面积。

(3)∵
∴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假设在y轴上存在一点P(0,t),t>0,使直线PM与PN关于y轴对称,过点M、N分别向y轴作垂线MM1、NN1垂足分别为M1、N1
∵∠MPO=∠NPO,∴Rt△MPM1∽Rt△NPN1
    ①。
不妨设M(xM,yM)在点N(xN,yN)的左侧,
因为P点在y轴正半轴上,则①式变为
又∵
    ②。
代入中,整理得
,代入②得,解得t=2,符合条件。
∴在y轴上存在一点P(0,2),使直线PM与PN总是关于y轴对称。
(1)由已知求出点A,B的坐标,设出交点式,将点D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将S四边形OEFC和S四边形EBDF用k表示,根据S四边形OEFC=S四边形EBDF列方程求解即可。
(3)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假设在y轴上存在一点P(0,t),t>0,使直线PM与PN关于y轴对称,过点M、N分别向y轴作垂线MM1、NN1垂足分别为M1、N1,不妨设M(xM,yM)在点N(xN,yN)的左侧,由Rt△MPM1∽Rt△NPN1,即。把代入中,整理得,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代入,即可求得t=2。
举一反三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A.B.
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一”假期,某火车客运站旅客流量不断增大,旅客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检票.经调查发现,在车站开始检票时,有640人排队检票.检票开始后,仍有旅客继续前来排队检票进站.设旅客按固定的速度增加,检票口检票的速度也是固定的.检票时,每分钟候车室新增排队检票进站16人,每分钟每个检票口检票14人.已知检票的前a分钟只开放了两个检票口.某一天候车室排队等候检票的人数y(人)与检票时间x(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a的值.
(2)求检票到第20分钟时,候车室排队等候检票的旅客人数.
(3)若要在开始检票后15分钟内让所有排队的旅客都能检票进站,以便后来到站的旅客随到随检,问检票一开始至少需要同时开放几个检票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我国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时,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是
A.B.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市出租车计费方法如图所示,x(km)表示行驶里程,y(元)表示车费,请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多少元?当x>3时,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某乘客有一次乘出租车的车费为32元,求这位乘客乘车的里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1,0),BC⊥x轴,将△ABC以y轴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得到△A’B’C’(A和A’,B和B’,C和C’分别是对应顶点),直线经过点A,C’,则点C’的坐标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