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5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

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5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5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海南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次数A1表示数(A)A2 表示数(A)V1 表示数(V)V2 表示数(V)
    10.40.466
    20.50.57.54.5
    30.60.693
(1)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即1.U=U1+U2=6V+6V=12V
2.U=U1+U2=7.5V+4.5V=12V
3.U=U1+U2=9V+3V=12V
答:V表三次的示数均为12V;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R1两端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别为6V和0.4A.
R1=
U1
I
=
6V
0.4A
=15Ω

答:R1的阻值为15Ω;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越长电阻越大,所以滑片应移动到最右端.
R=R1+R2=15Ω+25Ω=40Ω
I=
U
R
=
12V
40Ω
=0.3A

U1=IR1=0.3A×15Ω=4.5V.
答:R1的两端电压最小为4.5V.
试推证: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
如图是小晖设计的压力传感器原理图,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压力F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电压表的示数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魔方格
如图是电热毯示意图,虚线表示毯内电热丝,它的某处已断开,在外表无法看出.小明同学做了如下检测:①将5个大头针分别插在图中a、b、c、d、e处,使之与电热丝接触;②将插头与3V电源相接,用电压表分别Uab=3V,Uac=3V,Uad=3V,Uae=0,Ued=3V,由此便确定了断点区域;③用以上相同的方法逐渐缩小断点范围,找出断点位置,请回答:
(1)电热毯是运用电流的______效应工作的;
(2)这几个大头针相当于______;
(3)用笔在图中将检测②中断点区域描出来,将虚线改为实线.魔方格
电阻R1标有“6Ω  1A”,R2标有“3Ω  1.2A”并联在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上.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干路电流不得超过(  )
A.9V 1AB.3.6V 1.8AC.9.6V 1AD.3.6V 0.6A
在探究“电流发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红猜想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电流大小               B.电阻大小               C.通电时间
在验证猜想B时,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用两段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给等质量的煤油加热,电源都是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他发现铜丝加热时煤油温度升高更快,因此他得出结论:“电阻越小发热越快”.
(1)上述结论与其他同学正好相反,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案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找出另一个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1:直接用铜丝连接电源两极会造成短路,损坏电源;改进: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
问题2:______.
改进:______.
(2)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他为什么会得出“电阻越小发热越快”的结论.
答:______.魔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