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像。
答案
(1)A;缩小
(2)正立;虚
举一反三
利用强光手电筒改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镂空刻有“F”的黑色卡纸(如图甲)蒙在手电筒(如图乙)前作为成像物体。将成像物体、凸透镜和不透明的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丙)。
(1)成像物体移至透镜左边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如图丁所示影像。要使影像变得如图戊所示,应______(选填“上、下”、“左、右”或“前、后”)移动光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把成像物体移到凸透镜左边15cm处,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影像,应将光屏向______ 移动。
(3)用蒙上镂空刻有“F”的黑色卡纸的强光手电筒代替常用的烛焰作为成像物体,好处是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
(1)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2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____________(填光学器材)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工作的。
(3)将蜡烛由距透镜46Cm处逐渐远离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逐渐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___ 。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_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