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______、______ 和______的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______、______ 和______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______、______ 和______的高度,使______.若移动光屏可接收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说明烛焰在凸透镜的______的范围内;若无论光屏怎样移动,都接收不到烛焰的像,说明烛焰可能处于凸透镜的______.实验结果证明: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将______,像的大小将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2f>u>f,所以烛焰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光屏上接不到像,烛焰、凸透镜、光屏已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在同一高度处,所以可能是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或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故答案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焦点以内(答案不唯一);增大;增大.
举一反三
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
(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4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2个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12341234
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
物距/cm4030201240302012
像距/cm222647273480
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倒立倒立倒立正立
像的大、小缩小较小放大放大缩小较小放大放大
像的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实像实像实像虚像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得目的是______.
(2)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3)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规律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5)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7)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生活中的______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8)随着探究活动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
A、逐渐往上移  B、逐渐往下移  C、保持在光屏的中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cm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8cm处时,成的像(  )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D.一定是缩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