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则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功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则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功率是_________W,每分钟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J,这台电动机效率是__________。 |
答案
1.2×104;2200;1.32×105;90.9% |
解析
试题分析: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Q=I2Rt=(10A)2×2Ω×60s=1.2×104J.电动机的电功率P总=UI=220V×10A=2200W,每分钟消耗的电能W=UIt=220V×10A×60s=1.32×105J;每分钟输出的机械能W机=W-Q=1.32×105J-1.2×104J=1.2×105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故答案为:1.2×104;2200;1.32×105;90.9%. |
举一反三
在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电功率跟电流有关,电流越高,电功率越大. 猜想二:电功率跟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 (1)小明同学就猜想一进行了如下探究: A.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好电路. B.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分别记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灯泡的亮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C.小明由此得出:电功率跟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他的实验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应如何改进? 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如下器材:不同规格的灯泡2个、电源1个、开关1个、电压表2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电路来验证猜想二,并把电路图画在图乙的虚线框内. (3)探究出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后,爱动脑筋的小明猜想:“电功率跟电阻之间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他向老师借了一些定值电阻和其他相关器材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电功率跟电阻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电功率跟电阻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像.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
如图的几种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接近4A的是
|
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消耗的功率为P1,R2消耗的功率为3P1,当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4U的电源两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两端的电压为U | B.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12P1 | C.通过R2的电流变小 | D.R2消耗的功率变小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两灯泡串联,观察到甲灯泡比乙灯泡亮,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P甲>P乙 | B.I甲>I乙 | C.U甲>U乙 | D.R甲>R乙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