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   岑 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黄入天。【注】①碛(qì):沙漠。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

碛中作   岑 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黄入天。【注】①碛(qì):沙漠。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黄入天。
【注】①碛(qì):沙漠。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岑参,唐代著名诗人,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
B.该诗开篇气象壮阔,“走马”是写行军紧张,“西来”是写行进方向,“欲到天”极写边塞野旷天低、大漠辽阔高远、天地相接的气势。
C.三、四句诗,上句故设疑问,下句似答非答,描绘边塞苍凉壮阔之景,感情基调低沉。
D.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在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答案

小题1: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小题2: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辞家见月两回圆”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小题2:
试题分析: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举一反三
诗文默写。(8分)任选8个小题作答,全做按前8小题计分。
(1)不信,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白露为霜。(《诗经·秦风》)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
(7)潭西南而望,                                   。(柳宗元《小石潭记》)
(8)请写出连续的两句与鸟有关的古诗词。                          
(9)请写出连续的两句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古诗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5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2分)
小题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默写(15分)
1.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带月荷锄归。           (《归田园居》)
3.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黄鹤楼》)
4. 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       (《蝶恋花》)
5. __________,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课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①.可怜后主还祠庙,          。(杜甫《登楼》)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乱花”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全诗以春为描写对象。
B.全诗以“行”为叙写线索。
C.这首诗从西湖初春写起至暮春绿杨浓荫景色结束。
D.这首诗写出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